自“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锡盟两级法院牢固树立起被监督意识和“认责”意识,找准找实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发力点,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推动大讨论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聚焦转变思想观念,扎实推进集中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根据大讨论活动安排,锡盟两级法院第一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通过领导带头学、分组集中学、培训统一学、研讨感悟学、案例实践学,纵深推进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和典型案例教育,自上而下兴起学习热潮。读政策、学理论、更新观念,谈体会、找差距、强化担当,讲措施、提建议、疾起奋进……广大干警从政治高度和现实角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从更深层次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坚定了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决心和信心。
聚焦多元化司法需求,不断强化问谏纳谏
企业有所需,司法有所应。锡盟两级法院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民,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在机关设立征求意见箱,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良性互动模式,开展“开门纳谏”“上门问谏”活动31次,沟通联络企业112家。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锡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毕晨实地走访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政协委员廷·巴特尔,听心声、纳建议、谋发展。
聚焦精准纾困惠企,持续做优诉讼服务
在诉讼服务的第一环节对涉企案件进行标识,开通涉企诉讼“绿色直通车”,为企业提供包括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网上缴费、电子送达、自助领取文书等在内的10余项服务,让涉诉企业在立案各环节享受诉讼服务的绿色、高效、便捷。积极探索涉企案件多元解纷模式,拓宽渠道、多调联动,强化诉前调解,太仆寺旗法院建立行政纠纷诉前调解机制,正镶白旗法院联合司法局、人民银行等部门成立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切实强化涉企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目前,全盟法院建立“法院+”知产、金融、保险、工会等诉调对接机制10余项。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狠抓审执主责主业
把服务送到企业急需处,把保障做在企业困难时。锡盟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企业健康发展“把脉问诊”,精准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出台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方案,全面梳理重点涉企案件和长期未结涉企案件,建立工作台账,成立案件办理专班,明确办理期限,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清积攻坚,同时将“柔性司法”理念贯穿办案始终,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司法的速度、力度和温度。切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开展“雄鹰‘寅’春”涉金融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出动警力160人次、警车113车次,拘传25人,限制消费3人次,执结案件26件,执行到位标的266.26万元,为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保驾护航。
聚焦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开展舆论宣传
让宣传“动”起来、氛围“浓”起来,推动大讨论活动“热”起来。锡盟两级法院坚持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全力打造多维度“大讨论”活动宣传阵地。在机关电梯、大门等醒目位置利用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依托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常态化向社会发布两级法院开展大讨论活动的举措和成效;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聚焦行业特点和存在问题“对症下药”,为企业送上“量身定制”的普法课,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切实提高了群众和企业对大讨论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积极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