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盟两级法院为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把机制体制创新与现代科技运用相结合,探索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快审+专业审理”一站式解纷新机制,推动多元解纷功能整合,聚合多方力量,筑牢化解矛盾纠纷的“三个一公里”,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需求。2022年上半年,全盟法院新收案件20210件,同比下降20.15%,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中院从盟级层面联合政法委、司法局等单位,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综合治理大格局,实现了从法院“单打独斗”转向 “多元共治”。各基层法院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推出各项举措。太仆寺旗法院积极探索创建无讼村、无讼社区,通过成立“无诉站”、组建“无诉工作团队”等具体措施,充分发挥村镇、社区的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让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
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做优诉前调解、健全行政调解、拓宽行业调解,实现纠纷化解提档升级,打造了太仆寺旗人民法院“金慨工作室”、二连浩特市法院“老张工作室”等一批有口碑、叫得响的调解品牌。搭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选任优秀调解组织、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深度参与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物业纠纷等类案纠纷的调解工作。拓宽行业调解渠道,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 “法院+金融”金融诉调对接中心、“温馨驿站”婚姻家庭调解室等,挖掘成功经验,与调解品牌工作室统一打造锡林郭勒盟诉源治理品牌。2019年以来,全盟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22535件,约占一审民事收案总数的12%,调解成功率86.18%。
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从传统的大厅现场服务,拓展为“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为群众诉讼提供“多选项”。全力做好“诉前、庭前、庭审”三个阶段案件调解工作,建立“诉前调解+速裁”工作模式,构建纠纷“快慢分道、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审结合、快速解纷”的工作格局。持续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不断扩展“以巡回办案点和诉讼联系点为依托、巡回审判车为线、人民法庭为面”的点、线、面结合的巡回审判服务网络。
下一步,锡盟两级法院将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的诉讼服务,为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哈那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