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深化诉源治理,太仆寺旗法院积极打造“3+N”诉源治理联动工作机制(“3”即:以党政主导为支撑、以法院主办为纽带、以融合共建为抓手,构建“N”个多元解纷组织,创新“N”个多元化解新方法),聚合多方力量,逐步构建了分层递进的诉源治理新路径。
从小到大的转变“小站点”实现大调解
2018年以来,太仆寺旗法院一直致力于诉源治理工作。2019年,太仆寺旗法院探索成立“一心多站”,以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为圆点,向各乡镇司法所辐射建立“诉讼服务站”,诉讼服务中心干警为村镇两级调解员进行网上立案和调解培训,当地群众可以在诉讼服务站办理网上诉讼立案等事务。当地调解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参与诉前联调,引导当事人正确合理地选择调解、速裁等程序多元方式解决纠纷,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20年逐步实现了七个村镇全覆盖。“一心多站”自成立以来,当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立案、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一站式诉讼服务,打通了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
从无到有的转变“无诉村(社区)”建设有成效
太仆寺旗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联合旗委政法委、旗委组织部以夯实社会治理为根基、以强化基层党建为引领,着手创建太仆寺旗“无诉村(社区)”,组建了以联村(社区)法官、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为矛盾化解力量的“无诉工作团队”,成立“无诉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村镇、社区的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实现“有纠纷无诉讼”的稳定格局。2020年6月24日,太仆寺旗首个千斤沟镇大圪洞无诉村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9月17日,太仆寺旗委组织部、人民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宝昌镇人民政府共建的“无诉社区”正式挂牌成立。在建兴“无诉社区”,成立“无诉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无诉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中央处理器功能,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法律宣传等工作,切实做到将矛盾纠纷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中。
以法院为主导,聚合司法局、乡镇人民政府、居(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参与,建立起“三级化诉”机制,形成一张实现案件分层调解的“过滤网”,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将大部分简易纠纷化解在诉前,让法官有更多精力集中办理疑难复杂案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多跑一次”的便利快捷司法服务。太仆寺旗法院“乘势而上”,又连续创建小边墙、上皮坊2个无诉村,以政法委统领、法院主导、乡镇主抓、村居两委主办的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太仆寺旗经验”综合治理大格局初步形成,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和谐治理新模式,让“无诉村(社区)”建设在太仆寺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诉到调的转变“工作室”汇聚新动能
2020年,太仆寺旗法院成立“金慨工作室”,以工作室为中心,向无诉村、社区、诉讼服务站等各方辐射,对外实现与无诉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联系,指导人民调解员调解工作,提升调解员调解能力,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司法需求,与群众搭建起沟通互动的桥梁,让法官更接地气,有效实现司法服务向基层的进一步延伸。
从一到“N”的转变一个“中心”筑牢解纷最前沿
太仆寺旗法院以“金慨工作室”为引领,诉讼案件实现负增长,诉源治理初见成效。太仆寺旗法院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建议以“金慨工作室”为依托,建立规模更大、成员单位更为广泛、机制更加完善、解纷更为便捷的旗级矛盾纠纷联合化解中心。经过精心的筹备,3月4日,“太仆寺旗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正式在太旗法院挂牌成立,标志着太仆寺旗社会治理从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单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的重大转变。
为将调处中心“一个窗口通办、一揽子解决、一条龙服务”的承诺落到实处,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受理案件后,根据来访群众诉求,分流引导至各成员单位调解室,以即接即调、点单调处、约访调处等工作方式,为群众提供多元调解服务。同时,为确保调处中心规范运行,建立高质效运行机制,太仆寺旗法院推行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统一流转、按期办理、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主要领导到调处中心驻点接访约访,法官、调解员进村入户上门解难,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大调解体系。此外,太仆寺旗法院多向发力,以“金慨工作室”为依托,通过调处中心与公安局交警队、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住建局、人社局联合,先后成立“道交一体化调解室”和“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室”,特聘人民调解员,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交通事故赔偿、劳动争议、拖欠农民工工资、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物业管理等纠纷进行调解,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的归口管理,变法院“单打独斗”为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联合作战”。成立以来,调处中心与金慨工作室联合化解各类纠纷384件,调解成功308件,调解成功率80.42%,在线提交司法确认240件,调解平均时长0.9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