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镇人民法庭
近年来,正镶白旗人民法院星耀镇人民法庭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努力打造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人民法庭,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司法正能量。
邻里琐事引纠纷,巧用方法解矛盾
苏某与冯某两家相邻,在冯某家田地西侧有一条砂石路,该路是附近居住的村民通行前往旗里的道路,苏某从自己农田进出、往来该砂石路需要经过冯某的田地。2017年开始,该砂石路被无故堵塞。两家多次协商疏通道路无果,村委、司法所也多次上门进行调解均无功而返。僵持5年后,苏某只好找到星耀镇人民法庭,想要尽快解决这桩烦心事。
为了打开双方“心结”,承办法官向村干部与其他村民了解了两家的渊源,据说原先两家关系非常好,尽管共用一条道路,但一直相处和睦。后来,两家因生活琐事发生口角,矛盾越积越多,两家就此开始“怄气”。
解决了大量邻里纠纷后,星耀镇人民法庭法官干警总结出了一套“小妙招”,将当事人最在意的人作为切入点,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邻里之间能有什么深仇大恨?以前你们两家关系多好!”
“大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对方角度想想?退一步或许就是海阔天空呀。”
“现在把道路这样堵住,损人也不利己,法律上也不允许这样。”
看着他们的神情有所松动,承办法官又趁热打铁:“作为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健康、开心地生活,不要因为这个小矛盾让两家长期精神内耗下去。”
听着承办法官的劝解,双方子女频频点头,均表示愿意回去做家人思想工作。
第二天一早,冯某便给承办法官打去电话,表示愿意立即拆除堵塞道路的障碍物,恢复道路通行。
做调解工作一味劝说容易引起当事人的反感,而用逆向思维看清问题,再依法、依情、依理和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工作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买卖合同惹纠纷,高效调解解心结
郭某与李某系多年合作伙伴,一直以来,李某都是在郭某的饲料店里赊账买饲料,等牛羊卖出去了,再付饲料款,这种先送货后付款的交易方式已“默契”形成多年。然而,去年郭某却未能如约支付饲料款。饲料店经营者郭某无奈,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解决涉农买卖纠纷,法官也是“得心应手”。
了解此事后,承办法官先把双方当事人组织到一起,让双方分别对事情经过进行简单的陈述。
“我不是有意拖欠货款,确实是这段时间牛羊卖得不好,我也没有办法呀。”调解现场,李某解释道。
“我也知道他现在困难,但是我现在生意也不好做呀。”郭某对承办法官说道。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向李某讲明应尽的法律义务和失信失约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向郭某说道:“王某已经连续十多年在你店里购买饲料了,从来没差过钱,这也是老客户了,今年出现了差头,咱们就各退一步,先结清一部分表明还款诚意,毕竟生意讲究和气生财。”
经过承办法官耐心沟通讲解,郭某和李某达成和解,李某当场给付郭某5000元,剩余货款分期支付。
“谢谢法官,这么快帮助我们解开了矛盾和心结,我们以后愿意继续合作。”该起买卖合同纠纷达成诉前调解后,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并一致为高效舒心的诉讼服务点赞。
多年好友相对峙,法官出手消隔阂
“两年前借给他俩八万元钱救急,到现在都不还,法官您说说,这是不是太欺负人了!”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承办法官先安抚当事人情绪,了解详细情况。
2022年,岱某、巴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在杨某处借款现金八万元,借款到期后,二人均以无钱为由推诿拒付,无奈之下,杨某到星耀镇人民法庭寻求帮助。
调解开始后,承办法官先做岱某、巴某的工作,“原来都是好哥们,要不谁也不能在你们最困难时候帮你一把,这个情咱们得领。”
在和杨某沟通时,承办法官从情谊入手,“毕竟有十几年的情分,之前关系都很好,目前他俩没有能力一次性偿还本息,你看分期还款如何?毕竟千金难买情谊在。”
经过承办法官的耐心劝说,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既避免了多年老友对簿公堂,又有效的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化解矛盾、消除隔阂。
“法庭虽然没有什么大案要案,但每一个案件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选择了成为人民法官,就要始终将百姓权益放在心上。”这是每一位法官最真切的感受。
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从根源上减少或者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是一个长期工程。下一步,正镶白旗人民法院星耀镇人民法庭将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有解思维践行能动司法,坚持不懈深入当庭调解、以案释法,着力通过巡回审判打通司法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用法治力量守护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