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正镶白旗人民法院积极扩大“朋友圈”,与政协联合成立“政协+法院”调解工作室,特邀具备较强专业优势和法律素养的10名政协委员为特邀调解员,通过构建“政协+法院+调解组织”“三位一体”联动诉源工作机制,实现了“诉”和“调”无缝对接,诉源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以能动司法赋能
协同联动深化诉源治理
2024年3月,沙某将松某诉至正镶白旗人民法院,要求其支付全部本金及利息103170元。该院立案庭收到案件材料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不大,遂将该案在立案前委派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董贵林多次拨打沙某所提供的松某手机,均无人接听,就在调解工作陷入僵局时,董贵林想到借助“政协+法院”民商事多元解纷机制,邀请辖区内政协委员参与解决矛盾纠纷。
民主协商
法治保障相向而行同频共振
“用心倾听双方述说,耐心了解双方诉求,运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从当事人的角度、立场、情感出发,用心、用情、用 理,将纠纷化解于微末。”在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吉胡楞看来,调解的过程也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过程。
一次次纠纷的成功调处,是落实“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也是政协委员履职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的有益成果。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经历也让他们在做群众工作时更容易感同身受,温馨质朴的语言也更容易让双方接受。自去年“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启动以来,政协委员参与调解案件共63件,调解成功63件,调解成功率100%。
上下同欲者胜,步调一致者强。正镶白旗人民法院将持续在司法实践中以“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为抓手,以调解工作室为阵地,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将矛盾纠纷化解服务触角向诉前延伸,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