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司法公信建设】驱车近300公里,他们将“石榴籽”诉讼服务搬进蒙古包!
作者: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4-04-12 16:53:18 打印 字号: | |

眼下正值牧区接羔保育繁忙期,为方便当事人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轻诉累,4月10日,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石榴籽”诉讼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驱车近300公里,深入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某嘎查的蒙古包里,把司法服务送到牧民家门口。  



案例回顾



被告萨某某、斯某系夫妻关系,乌某某、吉某某系夫妻关系,2020年1月6日,四被告向原告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连浩特支行申请贷款20万元用于购买牛及草料,借款期限为三年。后由于疫情以及近年来降雨少、气候干旱,购买草料花费较大以及饲养牲畜成本高、收入少等因素影响,被告无法归还原告的借款本金及利息,原告故诉至法院。






调解过程

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石榴籽”诉讼服务工作站受理案件后,法官、调解员与当事人多次电话联系沟通,了解到春季是接羔保育的关键时节,决定着一年畜牧业生产的成效,被告居住距离市区较远,不能前往法院进行调解,且牧区信号不稳定也无法通过线上调解。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二连法院“石榴籽”诉讼服务工作站决定派法官、调解员上门提供司法服务,于是驱车前往这两起案件的被告家中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向他们反复讲明了利害关系,耐心解读了金融借款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了诚信教育,同时提出分期还款等建议。最终,案件达成调解协议,既有效缓解了借贷人的还款压力,保障他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及征信不受影响,也充分保障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实现案结事了。






普法宣传


当天,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石榴籽”诉讼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还向周边牧民进行了普法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拉家常、解疑问等方式,宣传普及《宪法》《民法典》以及国家安全和金融借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广大群众坚守诚信底线,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牢固树立依法办事、遇事找法、合法维权的意识。






小小石榴籽,殷殷团结情。上门调解、排查纠纷、普法宣传只是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石榴籽”诉讼服务工作站提供司法服务的一个“缩影”。下一步,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促进矛盾纠纷源头解决、实质解决、一次性解决,将司法温暖送至百姓家、群众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来源: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