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2名干警获奖!
作者: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9:34 打印 字号: | |

为深入推进政法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引领和助推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政法干警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近日,中共锡林郭勒盟委政法委组织开展政法系统“书香润政法  聚力谋新篇”主题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中院2名干警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一等奖:松德尔

分享书目:《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书分享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再留存,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这就是平凡的世界的开头,读起来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就像在跟老朋友聊天一般,让人很快进入了这本书所营造的世界。


多年前那个宁静的夜晚,当我将整套书读完,慢慢的合上书页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的脉搏,还在跟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而跳动。书中的故事,发生在40多年前的陕北农村,主人公们都出身平凡,也经历平凡,但他们却不甘平凡。


哥哥孙少安从6岁就开始干农活,13岁时迫于生计放弃上学,后来他当了队长,带领大家创业,因缺乏经验导致砖厂倒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终于东山再起。弟弟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回村当起了民办教师,但他不甘于留在小山村里,过着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一成不变的生活。他想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当过建筑工和矿工,这些都是繁重的体力活,很苦很累,但他从未想过回头,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勇敢的坚持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下,许许多多农村青年就像少安和少平兄弟俩一样,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以不同的方式在努力奋斗着。


这本书还塑造了田福军,一位充满改革精神和务实作风的优秀领导干部,从更宏阔的视野上,描写了当时,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0多年前开始的这场改革开放,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父辈不甘平凡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精神迸发的真实写照。


除了对生活和事业的描写之外,书中的几段爱情也很感人,哥哥孙少安和田润叶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他们因为家庭差距最终没能走到一起,润业为了求不得的爱情而舍不得、放不下,可是她在生活的摸爬滚打中渐渐地成熟了起来,终于明白了珍惜眼前人。路遥书中的几个爱情故事,都以悲剧告终,但悲而不哀,悲而不伤,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生活的美好,汲取到的是前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源于中国人民不屈服于命运,不甘于平凡的精神内核。


我想,在我们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每一个法院人又何尝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里书写不平凡的故事,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不平凡的坚守。


锡盟法院人不负初心使命,平凡不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群众所期所盼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非诉讼解纷机制挺在前面,于是我们交出答卷。院长率先垂范,传播诉源治理理念,凝聚多元解纷共识,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于是我们给出答案,传承弘扬枫桥经验,将巡回法庭开到苏木乡镇、景区、社区、园区,将暖心的司法服务送到嘎查村头、百姓炕头、群众心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于是我们给出方案,用司法构筑人民和谐家园,用法治护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打造现代化锡林郭勒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这些舒民忧解民愁、便民利民的举措,都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解读,都是对办好“两件大事”的深情注解。


山川无言,日月无声,就像少安、少平兄弟俩一样,我们平凡着,但也伟大着,相信,在每一个中国人民奋勇拼搏的道路上,必能以平凡之躯铸就非凡中国。
















三等奖:杨昆
分享书目:《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





《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读书分享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了去年初冬。去年11月,通过党建引领,锡盟民商事调委会驻中院包联社区新华社区的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我作为中院干警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见证了这个令人欣喜的时刻。我永远难忘社区书记当时喜悦又激动的话语,她说:“我们这个社区人多事杂,有一些纠纷我们多次调解都效果不好,居民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比较高,有几位居民打官司想让我当诉讼代理人,可是我的法律知识也有限,这下你们来了可好了,对我们社区的居民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到年底,调解室成立短短一个月,就吸引了100余名居民前来咨询法律问题,中院退休党员黄法官、戈法官退休不褪色,在调解工作室担任调解员,成功调解多起家庭婚姻纠纷、物业纠纷。我想,这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魅力所在。


上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求各地效仿,试点推广。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诸暨考察时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读书前我就在想,为什么是枫桥?是怎样的人和事推动了“枫桥经验”的诞生和发展?一条61年前的基层治理经验,为何能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呢?我的问题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是衣向东创作的报告文学,首次出版于2018年,作者对“枫桥经验”55年发展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行了追根溯源的、地毯式的采访和全面的梳理,深入挖掘了“枫桥经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用一系列鲜活的个体故事,对“枫桥经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所在进行了感性诠释,对当下坚持“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准确回答了“枫桥经验”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枫桥诞生,生动阐释了“枫桥经验”在今天的新发展,并说明了这种发展的时代走向、内在价值和长远战略意义。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里,“矛盾不上交”是永恒不变的主线,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诉源治理工作。赵辉书记在全盟推进“一站式”中心建设现场会上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刻理解把握深化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把非诉讼解纷机制挺在前面。针对牧区点多、线长、面广、人口密度低、服务半径大的特点,在盟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整合公检法司四部门的政法服务资源,集线索收集、法律监督、矛盾排查、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于一体的综治“乌日特”,成为新时代“草原枫桥”最亮眼的名片。近年来,全盟两级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推动形成了“一融三合”的工作机制,融入治理大局、联合行业部门、整合解纷力量、结合能动司法,涌现出了西苏旗“耐日泰”诉讼服务工作室、太旗“金慨工作室”、二连“石榴籽”诉讼服务站等多个有特色、有口碑的诉源治理品牌。


合上书后,我深刻理解了题目中的“”并不仅仅指枫桥,“”,是平安中国建设中一首动人的诗,是法治中国进程中一首奋进的歌,更是政法人与老百姓之间心与心的连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是“枫桥经验”的应有之义,更是每一名政法干警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初心和职业承诺。我们青年政法人要从书中汲取经验与智慧,躬身入局,挺膺担当,以实干描绘好基层治理的别样风景!


此外,中院干警还为活动带来了精彩的歌舞表演《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来源:中院机关党委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