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司法公信建设】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全力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参与诉源治理新模式
作者: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4-05-11 09:58:31 打印 字号: | |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口岸法治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发挥专家作用

首席工作见实效

根据中国法学会《关于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指导意见》,今年年初,二连浩特市人民挂牌成立了“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切的法律问题、信访问题,围绕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工作,助推法治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开展以来,共参与化解案件6件。

发挥化解优势

打造“北疆枫桥”品牌

“感谢法官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迟到了十年的工资终于到账了,这回我们心里踏实了!”这是发生在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调解案件的一个缩影。2013年3月,马某某承揽二连浩特市某酒店项目部建设后,雇佣张某、刘某5名农民工负责电气、木工等工作。2014年秋,该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可此后10年时间,马某某却一直以工程未完工、项目未结清为由,拒付劳动报酬,张某等5名工人多次催要无果,便诉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在梳理案件时发现,该5名工人在权利受损后未及时收集和保留证据,且案件时隔十年之久,也大大增加了诉讼维权难度。为高效受理、高效办结此案,法官联系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同时也是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通过发挥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检察建议和行政机关劳动监察职能,最终在法官和首席法律专家深入释法说理,耐心细致“不间断”地调解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张某等5人顺利领到了工资款。

为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首席专家“坐诊”服务站和工作室,围绕民生保障、矛盾化解工作重点,通过“有呼必应”和“点兵点将”等方式,精准匹配专业的法学法律人才资源,参与化解突出矛盾纠纷,着力破解法律疑难问题,全方位、多元化地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发挥法治宣传作用

服务法治营商环境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行以来,专家积极参与“八五”普法、民法典宣传月、青年普法志愿者等行动,开展法治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等法治宣传,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排查风险隐患,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使人民群众感受法治的温暖。



下一步,二连浩特市人民将继续加强与市法学会沟通交流,聚焦司法领域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服务站和首席法律专家在基层矛盾调处中的专业优势,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促进纠纷“终端”与诉讼“前端”的无缝对接,协调联动多方力量,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为口岸诚信建设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来源: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