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司法公信建设】判后“问诊”解疑惑 既解“法结”更解“心结”
作者: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4-07-31 15:02:49 打印 字号: | |

法院为什么这样裁判?我对该项判决不理解……”在当事人心中,往往萦绕着这些问题,并可能成为矛盾纠纷再一次发生的“导火索”。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人民法院通过判后答疑不仅能够改进司法工作作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而且可以提高群众对裁判结果的认可度,提升服判息诉的司法公信力,进而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近日,正蓝旗人民法院就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判后答疑工作。案件承办法官和合议庭成员,针对当事人提出的疑惑一一进行回应,将专业性较强的裁判文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从而抵消了当事人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案情回顾


原告和被告签订施工合同后,施工过程中,由于高压线未作入地处理,被要求停工整改,整改完毕后,被告未继续施工,并在后续将所有的设备全部撤走,导致工程未能按时完工,成为“半截子工程”,给原告造成了损失。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返还超付工程款。经过审理,案件作出判决,但原告对判决结果不认同。裁判文书发出后,承办法官与合议庭成员主动联系原告,在释明法律相关规定的同时认真倾听原告的疑惑,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从而消除了原告心中的不满。




  典型意义



司法为民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担当。近年来,正蓝旗人民法院积极落实判后答疑工作要求,坚持“有疑问、必答疑,有答复、必及时”的工作理念,推动判后答疑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既解开了当事人“心结”,又让冷冰冰的法律条文有了温度。



 
来源:正蓝旗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