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利剑 出重拳
用足用好执行措施
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实际需求
以优质司法服务助力诚信建设工程
锡林浩特市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挂在心头。今年以来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587件,执行到位3.29亿元,执行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切实解决执行难任务稳步推进。
某科技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向某银行申请了三十余万贷款,但由于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某银行诉至锡林浩特市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随着履行期限已过,被执行企业还是未能偿还贷款。于是,某银行向法院申请执行。
“我们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公司现在没有一分钱进账,一下子根本拿不出大几十万啊……”被执行企业负责人满面愁容。
考虑到此案既关系到银行机构能否顺利回收不良债权,又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遂多次“背对背”与双方进行沟通,一方面了解被执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及以往的资金往来情况,同时向其详细解释相关法律适用规定;另一方面与申请执行人进行充分沟通,了解银行有关减免罚息复利等方面的政策。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法官将双方约至法院,经过反复协调沟通、磋商细节,双方最终就还款金额达成一致,被执行企业经过多方筹措,一次性将剩余全部款项偿还给银行,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锡林浩特市法院不断增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聚焦执行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优先采取对当事人生产经营影响较小的执行措施,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帮助企业切实解决法律问题,善用执行和解,维护企业的再发展能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使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快速兑现,锡林浩特市法院积极探索“执前督促”新模式,综合运用各类创新手段,引导大量符合条件的案件成功执前履行完毕或和解,有效提升了被执行人的自动履行意识,有力推动实现了执行案件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转变,司法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前不久,乔某与蔡某因劳务合同纠纷诉至锡林浩特市法院,经法院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书生效后执行法官主动联系蔡某,向其释明法律规定,并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随后蔡某主动支付了其拖欠的劳务报酬。
“通过建立执行立案前督促履行及和解工作机制,将督促执行工作前移至审判阶段及判后执行前,以教育引导、强制威慑等方式,督促义务人自觉履行义务,能够帮助权利人及时兑现权益,从源头上减少执行难问题的发生。”锡林浩特市法院执行局局长吕炎说道,“为了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除了执前督促,我们还通过集中开展涉小标的、涉民生案件专项行动,进一步保持执行高压态势,不断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
据了解,今年以来,锡林浩特市法院通过开展集中执行行动,共计执行到位2185.2万元,成功执结了一批“骨头案”“钉子案” ,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