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锡盟法院1案例入选!
作者: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5-01-09 10:55:22 打印 字号: | |
日前,经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共同商定,评选出24个各具特色、具有可推广性的“人大代表+法院”工作机制落实成效典型案例,其中,苏尼特左旗人民法院报送的高某与王某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调解案入选。





基本案情

2022年4月,高某与王某签订农村建房合同,王某雇佣高某对其草场上的房屋进行水泥墙体施工。完工后,王某无力即时支付剩余施工费,遂向高某出具了欠条,但始终拖欠未支付。故高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给付剩余施工款。


处理方式方法


经了解,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高某认为王某应付清剩余施工款,王某则认为,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墙面有裂痕,要求王某进行修缮,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为妥善化解纠纷,在征得双方同意后,苏尼特左旗人民法院决定邀请人大代表、舒日昌图嘎查书记宝德格日乐参与案件调解。
因施工地点位于王某的草场,法官与人大代表乘车300多公里,一同前往对争议房屋进行了实地勘察。经详细勘察,法官与人大代表对事实有了进一步了解。面对当事人双方对立的情绪,宝德格日乐代表利用其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意见,以通俗的语言向当事人释法明理,从情、理、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劝说和引导,协助法官为高某和王某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法官也将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经过3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的情绪有了较大缓和,态度也有了明显转变。

处理结果

通过法官的专业指导和人大代表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方案,王某支付了剩余的建房款,双方握手言和。   

典型意义


本案系涉及民生的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在化解该案过程中,苏尼特左旗人民法院采取“巡回审判+人大代表”调解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特点,通过法官与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实地勘察、联合调解、提供解决方案等方式,既依法高效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也增强了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案件调解成功后,宝德格日乐深有感触:“通过参与此次调解,我体会到调解工作真的不好做,考验的不仅仅是调解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耐心,从细微之处找到调解的突破口,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参与案件调解的过程是人大代表深入了解法院工作和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希望法院进一步强化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法院+人大代表’在化解牧区矛盾纠纷中的优势,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来源:中院立案一庭、苏尼特左旗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